两种生命
叔本华在《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》书中引用了伏尔泰的一句话:“没有真正的需要,就没有真正的乐趣。”这些需要可以是自然的、艺术的、文学的,之所以这些乐趣与一部分人无缘,是因为这些人不需要。若把这些乐趣送给那些不需要的人和不会欣赏的人,就好比期望白发苍苍的老朽沉溺于热恋一般。
基于前提,他认为拥有这种天赋的人具有两种生命,一个是自身的生命,一个是睿智的生命。后者被他看作是真实的生命,前者只不过是提升后者的一种手段。缺少这种天赋的人只会把当下这种空虚、肤浅的自身的生命当成生命的目的。
三类乐趣
- 第一类是维持和满足“生命力”——诸如从食物、饮料、消化、休息和睡眠所得来的乐趣,世界上有若干种族就以这些作为他们典型的民族性的乐趣。
- 第二类是从“体力”得来的乐趣,包括步行、跑步、摔跤、跳舞、斗剑、骑马,以及类似的体能活动,有的当作运动,有的成为军事生活或真实战争的一部分。
- 第三类是满足“感受力”或感性所得来的乐趣,包括观察、思考、体验、欣赏诗文或音乐、学习新事物、阅读、静修、从事发明、搞哲学等等。
他认为第三类感性所带来的乐趣要大于前面两类,其根据是:“我们所运用的能力愈为高尚,它所给我们的乐趣就愈大,因为乐趣总是涉及我们如何运用能力,而快乐就在于乐趣不断地重复。在这方面,感性所带来的乐趣,无疑会超过其他基本的两类。”这句话似乎只能成为假设不能成为根据,我没办法从字面推断出是否成立。
我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,想到艺术是否有高贵低贱之分?我们活在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下,其实不难解释。人类社会是发展的,而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前进、上升,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。那些得到保留甚至发展的是好的事物,一些消失在时代车轮下就是不好的事物。我反对那些用“大俗即大雅”来诡辩的人。